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企业如何实现共振营销?

     一、营销人的无奈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西方的多种营销理念开始通过各种媒介或营销人士引入中国,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从里夫斯的USP到艾克的品牌识别理论,西方历经半个世纪才探索总结出来的营销理论,全被中国营销人一股脑装进了中国市场这口大锅里。然而,在西方营销理论和中国市场融合的过程中,营销人无奈发现——

    USP?——我刚刚费尽心血USP了,竞争对手马上跟上来了,比我还声音大呢!

    品牌形象?——信息这么繁杂、抽象,我得拿多少钱去树立啊!

    4P营销?——就是白开水,营销离不了,喝起来没甜头!

    品牌定位?——好一点的地头别人都跑马圈地完了,就剩沼泽地了,你去不去定位啊!

    4C营销?——可借鉴,照搬是傻蛋!

    360°整合营销传播?——你丫的差点把我企业玩残了,这哪是一般企业能玩得起的!360°传播?那是烧钱啊!你把我企业卖了吧!

    创新差异化营销?——可遇不可求啊?谁都想差异化,整个行业也就那么1-2家真正做到的,剩下的也得活啊?

    产品概念——产品就火了一年,现在又不行了!

    著名企业管理教育专家平行老师(欢迎预定企业管理培训课程:13733156404)认为,不少营销人在实战中经历了这些挫折后,有些偏激的营销人甚至怀疑这些理论是不是忽悠中国人的。但大多数理性的营销人最后终于明白——没有哪一种营销理论是常胜的将军!单凭一种营销手段取得竞争胜利越来越不可能了!

    二、营销人的三大失误

    营销人为什么在营销实践中经常遇到上述这些无奈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一部分营销人经常犯下以下三大失误,最后他们将因这些失误而导致的营销失败归罪到该死的营销理论上。

    失误一:误读营销理论

    中国营销现状不再是营销理论的缺乏,缺乏的是对理论的变通使用。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由于很多营销人不能很好地、深刻地分析市场环境,市场分析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在不当的营销环境下误用营销理论,导致营销失败。其实,现有的理论都有过很多辉煌的成功案例支撑。万宝路香烟印证了品牌形象论,王老吉印证了品牌定位论,索芙特印证了概念营销和差异化营销。因此,不是理论错了,而是只有在合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运用或选择性运用的问题。

    误用的结果是——很多营销人对理论持怀疑态度,于是有人攻击“木桶理论”、有人攻击“品牌定位理论”认为这些都是忽悠人的。毛主席就是善于运用理论的泰斗大师,他经常使用“游击战”拖垮敌人,但条件成熟时又果断使用“阵地战”打赢了三大战役。在朝鲜战场上虽然屡次包围了多国部队而歼灭无果的情况下,又果断改用“零敲牛皮糖”的歼敌战术,成营、成连地消灭敌人,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